长毛垂耳兔大全网

亲子共读时光:探索大自然的奇妙之旅

08-26

亲子共读时光:探索大自然的奇妙之旅

在小童书群的某次群聊中,有群友提起了《法布尔昆虫记》,进而大家热聊到了各自的宠物:独角仙、中华大刀螳螂、角蛙、蝌蚪、锹甲……瞬间为我们开辟了新视野。于是书评君便邀请了其中几位群友,请他们详细聊聊养这些昆虫的有趣经历。

蚕宝宝每日夜里的啃食声,

以至我一度怀疑我们养了一群猪

初春读日本作家中勘助的自传体小说《银茶匙》时,被其中一段养蚕故事吸引,心生向往,顺便还能让女儿获得实践教育,便在网上买了二十只蚕。

三天快递如约而至,透明饲养盒放着一团桑叶,能看见许多一厘米长的浅灰色幼虫穿梭其中,在叶片上啃食出许多小孔。

按照饲养攻略,我们决定先为其乔迁新居。按照家庭地位,此等苦力皆由我承担。在大饲养盒里铺上干燥新鲜的桑叶,为了避免力度过大伤害到蚕宝宝,我用事先准备好的鹅毛将成团的桑叶拨开,一条条将蚕宝宝端进新家。搬到一半时,在叶子上发现一只特殊个体,它个子比其他蚕宝宝大,颜色竟然是翠绿色,如翡翠一般。我激动地招呼女儿过来看,还笃定地认为此君是站在蚕界进化论顶端的小巨人。

为了验证该结论,翻阅了家中所有关于虫子的书,但均未找到任何关于变异蚕的知识。我怀着可能要在进化论的书页填上浓重一笔的激动心情,打开手机,把照片发给客服,询问是否见过此等变异品种。聊天窗口那端沉默了几秒后,回复了五个字:“这是菜青虫。”

一只乱入的菜青虫

蚕生长速度比预想的快,只三四天时间,原本身材纤细的幼虫就变得丰腴起来,颜色也从灰色变成了白色。捏在手里软绵绵的,倒过来看,无数只小脚蠕动着,甚是可爱。当然,随之而来也有烦恼,桑叶的储备完全跟不上蚕的需求,每日夜里都能听到窸窸窣窣的啃食声,我一度怀疑自己养了一群猪。在女儿的威逼利诱下,我每日定闹钟为蚕准备食物。蚕越发丰满,我日渐消瘦。

从幼崽到五龄约十几天。蚕的食欲开始减退,身体也从乳白色逐渐透明,到最后整个身体变得很短。它们不再安稳地呆在饲养盒底,而是攀援在盒壁上,头胸部高高昂起,左右摇摆,吐出细细蚕丝。我和女儿以为这是它们在举行某种奇怪的仪式,便没太在意。没想到,隔几日再去看,饲养盒里竟然多出许多椭圆形的茧。至此,我的饲养员生涯正式结束,转入观察组随时迎接蚕蛾降临人间。

破茧成“蛾”

相比于前几个阶段,蛾的降生较为漫长。在我们渐渐失去耐心时,第一只蛾出生了。它展开双翼趴在自己的茧上,双眼如墨,绒毛似雪,触角像两把木梳立于脑门上,素雅而又可爱。随着蚕蛾的不断出生,我们对它们的感情也逐渐在减淡。就好像尘埃落定后,所有在内心建构和模拟过无数次的惊喜便随之消散了。最后一只蛾出生后,我和女儿不约而同把目光定在角落里那颗破茧失败的雪房子上。

为了养螳螂,

我们顺带把螳螂的食物果蝇也一起养了

我一直很喜欢昆虫、小动物,可能因为小时候弟弟养过鸽子、兔子、狗、猫,所以我也很喜欢。刚好今年年初,从朋友圈里一位老师那里领养了两只姬螳螂,孩子给它们取名叫大螳和小螳(根据螳螂大小取的)。

上面的是大螳,下面的是小螳

姬螳螂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螳螂不一样,常见的螳螂是绿色的,而姬螳螂未成年时是褐色的,成年后会有蓝色的翅膀,非常漂亮。

螳螂成年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蜕皮,蜕皮前不吃不喝,一动不动的。蜕皮后的螳螂就明显地长大了,而且食量也增加。我们把螳螂蜕的皮用胶滴瓶收集起来。成年后的螳螂,公螳螂的翅膀全是棕绿色的,母螳螂的翅膀两边有翠绿色。

我们用酸奶瓶养螳螂,在盖子上戳一些小孔透气,放一些枯藤进去供螳螂和果蝇攀爬,还放一些苹果皮给果蝇吃,苹果皮切的时候要稍微多一些肉。

果蝇是姬螳螂的主要食物,而果蝇的食物是苹果皮。

苹果皮上的虫卵孵化了好多果蝇

姬螳螂吃果蝇的数量会随着月龄增加,我们会观察螳螂抓果蝇吃果蝇的过程,哈哈,太有趣了!为了不用总是买果蝇,我们把果蝇吃剩的苹果皮收集起来,上面会有果蝇的虫卵。一段时间后,虫卵就会孵出果蝇幼虫,弄点燕麦兑水放凉后给幼虫吃,后面就会慢慢长成成虫,每次都会孵化好多果蝇。

螳螂的窝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一次,会有很多螳螂屎,枯藤也会发霉,而且苹果皮也会被果蝇吃完,果蝇多的时候,整个瓶子都会有很多果蝇留下的“屎斑”,密密麻麻的。清理的时候要准备好新的窝,把螳螂挪过去。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把螳螂放在手上玩一会儿,一开始她还挺害怕的,后面在我的带动下就不怕了。螳螂爬在手上,可有意思了。

最麻烦的算是把果蝇拿出来放到螳螂的窝里了。用两个相同大小的盒子对着放,拍一下。活的会向上爬到新盒内,死的在原盒中。然后再把新盒放到螳螂的窝里。果蝇不会飞,但是会跳,速度不够快的话,就会爬满屋子,数量多的话,真的是很难捉的。每次弄果蝇,孩子都会一起帮忙,哈哈,不亦乐乎地抓果蝇。

养螳螂的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吃苹果,捡干树枝,在同事眼里就是另类,居然养这种昆虫。孩子爸爸也是极不支持,特别是看着整瓶果蝇幼虫时,觉得特别恶心。好在孩子随我,一点也不讨厌,非常喜欢。

其实领养前我也是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同时她也是明确表示她想领养,会坚持照顾好螳螂,我才同意领养的。其实呀我也是耍了点小心思,希望她能学会说到做到,有责任心,能坚持照顾才领养。饲养期间,虽说主要还是我照顾,但她也一直有参与、辅助,我觉得就挺棒了。

领养独角仙后,

孩子突然就不害怕用手接触虫子了

我们家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因为是男孩子,免不了调皮了一些。他有一个时期很喜欢捡路边的树叶,但每次都被外婆严厉制止,并且一回到家就要仔细洗手。后来被诊断出过敏性鼻炎后就变得更爱干净了。

爱干净当然是一个好习惯,但我总觉得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未免太干净了一些。看着国外小朋友满不在乎地玩泥巴的时候,心里就有点小失落。

后来小朋友在过年的时候,在亲戚家玩了一款游戏叫《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其中捕虫的环节玩得特别好,他就很开心地自称为“捕虫高手”,这是他第一次对虫子开始感兴趣。后来我无意间了解到同济大学在做的社区亲子项目,其中定期有一些昆虫类的课程,带着孩子认识自然。等到一次开放领养独角仙的活动,我们立刻就去社区的工作站里早早排队,领回了幼虫。

这个项目是让孩子自己饲养一只独角仙,从幼虫到成虫,亲自观察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还是集中在短时间里发生的,非常适合小朋友观察。

领回来的独角仙幼虫就是一条白白胖胖的大肥虫,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妈妈和小朋友,也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到一只虫子,更不要说亲手饲养了。

幼虫

小朋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很害怕的,一直到化蛹的时候,虫子的形态已经有了明显变化,才开始不怎么害怕了。当罐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长椭圆形的蛹室时,我们也没有特别在意,但小朋友发现连着两周虫子都没有太多变化,就担心地催我去找工作站的老师询问,果然老师说蛹室太潮湿了,这样下去虫子可能会死。小朋友当时就急了,突然就不害怕用手接触虫子了,帮忙一起挖开了蛹室,轻手轻脚拿出了已经成蛹的虫子,再吸干了土,最后再把虫子放了回去。整个过程里,完全已经没有最开始时候那种嫌脏嫌臭的样子了。

成蛹

最终我们的独角仙成虫还是蛮顺利的,虫子体积也很大,虽然最后虫子比赛中只赢了一场,小朋友还是定期给它喂果冻,帮它换木屑。

成虫

养了独角仙的关系,我们看过一些锹甲图鉴,后来看绘本的时候,也会特别留意和虫子有关的情节,比如日本秦好史郎的《夏日的一天》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捕虫的故事。在城市里生活久了,过着被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包围着的生活,偶然接触大自然也会有着各种忌讳。亲自饲养过一只虫子,可能是最方便接触到大自然的方式之一吧。

为了看蚂蚁,

他能够在地上蹲一两个小时

沫沫是个8岁的男孩子,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痴迷过很多东西,比如挖掘机、恐龙、星球、矿石、武器、微生物,还有“该死”的手机游戏。

总会在某个岁数,孩子会对毫不起眼的蚂蚁发生兴趣。有一天,沫沫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两只蚂蚁用头部的触角互相接触,那个探头探脑的样子好像两个缩小版的人类在互道早上好,由此引发了他的无限好奇心。

用外婆的话说,这孩子为了看蚂蚁,能够蹲在地上一两个小时,读书不见得这么认真。于是,我们从万能的淘宝网购买了一个蚂蚁观察盒,好让他能在家里看。

野外自然观察

蚂蚁真是太有意思了,别说孩子了,大人也着迷了。你能从蚂蚁的个头明显地区分出兵蚁和工蚁,还有懒洋洋的、肥硕的蚁后。如果你给蚂蚁的伙食够好,并且保持好温度和湿度,蚁后就会拼命地产卵,工蚁就会勤劳地工作,担任起“育儿嫂”、“建筑工”、“猎人”、“士兵”的职责,俨然就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谨记!谨记!蚂蚁的巢穴不可以搬来搬去,哪怕一丁点儿的震动对它们来说,都是地震!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产生了非常多的疑问。比如,蚂蚁有没有自己的“语言”,工蚁和兵蚁是如何分工,乃至蚂蚁的“社会”如何运作,等等。

一拥而上的蚂蚁

这些问题即使回答不了,也不能敷衍了事。网络上的信息要么颠三倒四、毫无逻辑,要么道听途说、毫无根据,远不如图书的信息优质。所以,我依次找到了《蚂蚁之美》《蚂蚁的故事》《蚂蚁的社会》等科普书籍;《阳台上的访客》《虫子旁》《昆虫记》等随笔散文;《酷虫学校》《蚂蚁特工》等以昆虫为主角的章节小说。只要把这些图书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就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前些日子,河南发生了洪灾,人们守望相助的事迹令人动容。沫沫听闻后告诉我,有一种蚂蚁会把受伤的同类背回巢穴“治疗”,死亡率从80%降到了20%。于是,我们就人类社会展开了有意思的对话……

投喂黄粉虫,

相当于进行了一场日常研学活动

我家洋洋5岁,小女孩,平时喜欢小动物。一年前养了一只乌龟,喂养乌龟缺少合适的饲料,所以自己喂养黄粉虫。

黄粉虫俗名面包虫,为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的昆虫。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黄粉虫喜欢群居,一根根聚集在一起,它们什么都吃,最喜欢吃麦麸等粗粮,平时也需要吃蔬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比如胡萝卜、青菜。虽然黄粉虫最终是要成为乌龟的食物,但是整个喂养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

在黄粉虫里面找到的西瓜虫,旁边那一盆是黄粉虫

每次投喂时,它们扭动胖乎乎的身子,狼吞虎咽地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洋洋每次投喂都乐在其中,蹲在那里观察好久。

有一次,洋洋投喂时跑过来说:“妈妈,妈妈,不好啦!面包虫全部被黑虫子吃掉了。”我们过去一看,喂养黄粉虫的盒子里黑压压的一片,原来是一部分黄粉虫破蛹而出,成虫就是一只只像“甲虫”一样的黑色虫子。

洋洋平时喜欢读绘本,读了《法布尔昆虫记》绘本以后,对昆虫非常感兴趣,喂养黄粉虫相当于一场日常研学活动。

整个喂养过程中,需要了解黄粉虫的习性,通过观察虫子生长发育,从而对昆虫的特征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了有些昆虫有“完全变态”的生长过程。另外喂养小动物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耐心和责任心。喂养动物需要百分之百的认真和投入,耐心则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关心动物的成长情况,则是培养了她的责任心。

撰文 | 李脑斯、 Love末末、Slowlife大小姐、Nimo、大碗妈

编辑 | 申婵

校对 | 付春愔

博美犬好养吗聪明吗

紫罗兰翡翠手镯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