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熊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健硕的身躯,战斗力爆棚。相信没有人会把它和狗联系到一起,但讽刺的是,它竟然通过“饿成狗”联系到了一起。
6月11日,有网友发文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九龙潭景区动物园内的黑熊已经瘦骨嶙峋“饿成狗”,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当地自然资源局回应称,相关部门已关注到此事。有网友调侃道:是熊是狗傻傻分不清。
近些年来,私营动物园事故不断,前有20只东北虎死亡的阜阳野生动物园,后有盘州市九龙潭景区动物园。当然,这些被曝光出来的也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回顾我国动物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有动物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动物园,此类大多为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归园林局或林草局管理,收入上缴财政,所有支出按预算由政府划拨。一般情况下,由于公立动物园不存在太大资金压力,动物福利相对能够得到保障。一类是私营动物园,此类为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受市场规律影响严重,生存维系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我国《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的第六条: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现实情况是,社会资本看到利益时,投资热情高涨,一时间,各种私营动物园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可建设前的论证是否充分,建设的条件是否成熟,运营中的监管是否到位,动物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动物园建设的初衷。
私营动物园不应该成为法外之地,资本裹挟下的乱象也应该停止。私营动物园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性的问题。建时风风火火,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入不敷出的情况,最终殃及的还是野生动物。既然是私营动物园,动物园的经营就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降本增效是常用手段,野生动物福利也必然是降本的一环,这和动物园保护动物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动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展示窗口的伟大使命。针对当下动物园乱象,我国亟须从多个方面推动改革。
首先,动物园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当充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转变只重经济回报的畸形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经营之路,切实保障动物生存,提高动物福利。
其次,严格一切动物园的审批,提高准入门槛,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带,不发达地区。无论是公立动物园还是私营动物园,保护动物是它们的第一使命,而不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当下,人们的娱乐方式已经极大丰富,对于动物园的需求也在不断下降,严格审批,提高准入可以有效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入不敷出而出现的“摆烂”情况;偏远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旅游资源和配套欠缺,自身需求并不大,极易发生“停摆”风险。
再次,应该加强对现有动物园的监管,特别是私营动物园。最近一系列的乱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私营动物园,由于其极易受到市场规律左右,可以说是风险的“重灾区”,极易出现土地使用问题、动物福利问题、法律程序审批问题、经营权纠纷问题等,基于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动物园的监管,让其切实服务于人民,担负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教育的使命。
最后,应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对于那些经营困难、动物福利无法得到保障、存在纠纷、考核不合格的动物园,应当坚决给予退出。审批建设时,要明确考核要求,要让私营动物园的经营者心存敬畏之心,切实履责。
眼下盘州市九龙潭景区动物园之殇,正是动物园行业困局的一个缩影。动物园陆续被淘汰也是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探索一条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动物园的经营生存之道。
文章|Pierre 审核|Cherry 编辑|L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