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垂耳兔大全网

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专家五次秦安莲花镇史前遗址考察实录

02-21

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专家五次秦安莲花镇史前遗址考察实录

继2021年1月和7月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历史文化专家两次秦安莲花镇考察董家崖新石器遗址,发现了与著名的大地湾遗址F901和F405有同样的房屋地面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的重大成果之后,2023年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又连续三次组织专家前往莲花镇附近进行扩展性考察,并有新的重大发现。

一、初识莲花镇:

2021年1月11日~12日,甘肃陇文化研究会古文化专业委员会郎树德、刘红岩、任重远、刘可、闫东等5人考察小组,对秦安县莲花镇董家崖遗址、小墩山遗址进行了实地踏查。在当地热心文化人士的指引下,专家们来到莲花镇清水河南岸的秦安至莲花S220公路旁边的断崖边,发现了多处史前先民的房址、灰坑、陶片等。最长的一处白灰面建筑地面长度超过2米(见图1),相邻几米处是一处长约1米左右,上下叠压了五层白灰居室地面,每层3-5厘米,有白灰、草泥、红烧土等光洁的地面(见图2)。与著名的大地湾遗址房屋地面类似,莲花镇董家崖是第二个发现地。这不是一般居室,应该属于高等级的建筑,是社会复杂化逐渐走向文明的标志。

我国已故古建筑研究保护专家、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先生曾对大地湾F901和F405的房屋地面建筑材料做过科学研究。认为史前先民“大量应用了人造粘土陶粒轻骨料和以这种骨料为集料,料礓(姜)石烧制的水泥为胶结材料的轻混凝土,这无疑是建筑史上的奇迹”。郎树德和刘刚等专家认为,莲花董家崖遗址房屋地面出现同样地面建筑材料,应该与邻近的大地湾遗址关系密切,可能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而且董家崖遗址房屋地面五层白灰叠压多次使用,说明此处建筑是长时间持续使用。更进一步证明大地湾F901和F405的房屋地面建筑材料和技术在大地湾四期(仰韶文化晚期及常山下层文化)不是孤立情况,起码在清水河流域不远的莲花镇董家崖遗址附近的高等级建筑中普遍存在。这对于实证我国陇山西侧清水河--水洛河---胡芦河交汇地带5000年前就拥有了“人造粘土陶粒轻骨料和以这种骨料为集料的料礓(姜)石烧制的水泥为胶结材料的轻混凝土建筑技术”,比著名的古罗马水泥早3000年。然而,如此重要的莲花镇董家崖遗址却因修公路和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还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继续暴露在当地农业生产和放羊等自然环境下,对遗址造成破坏和威胁程度不言而喻。

图1.史前先民的房址


图2.有上下叠压的五层居住地面


在2021年甘肃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刘刚提出“关于秦安莲花镇史前文化遗址抢救性发掘保护”议案。2021年8月1日,时任省委书记尹弘对该提案做专项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此建议,“关注秦安的史前文化挖掘保护工作”。甘肃省文旅厅文物局立即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落实,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后。于2023年上半年组织专业考古队现场勘探取样研究,初步确认:莲花镇董家崖遗址为仰韶、大地湾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其上部还覆压大量汉代遗址遗物。

二、莲花镇是清水河-水洛河-葫芦河流域文化交汇之地:

2021年7月12-17日,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的安排和民盟甘肃省委重点调研项目“加快我省重大历史文化遗址考古、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要求,时任民盟副主委的刘刚领队与张克复、尹伟先和任重远等专家赴天水、陇南做专题调研,相关市县统战部门和民盟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秦安县大地湾和莲花董家崖史前遗址就是重点调研内容之一。陇东南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史前陆上小麦之路、牛马羊之路、玉石之路和后来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各民族融合交往的前哨阵地,也是先周先秦邦国的龙兴之地。沉积了伏羲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西狭文化、乞巧文化、陇蜀古道和三国古战场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文物保护单位540处,其中国家级25处、省级97处。还有众多史前遗址、先秦和三国遗址等没有发掘和列入文保名单。挖掘各种遗址遗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省市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建议相关市县联合将两地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打造,通过高速公路连接,与境内的高铁、高速和机场接轨,形成一个环形旅游圈,以文旅产业为龙头,农土特产、中药材和创意文化产业为两翼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甘肃历史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陇东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陇东南文化旅游经济圈”调研报告,并作为2021年10月中共甘肃省省委第三次政党协商会民盟甘肃省委主题发言材料提交。

2022年1月在省两会期间,刘刚、尹伟先、蔡根泉、王乃昂、王铁山、汤浩旋和李维君与其他非会员的省政协委员20人联名提出“关于启动大地湾遗址轻混凝土建筑奇迹‘申遗’前期工作的建议”。其目的是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地湾及莲花镇史前遗址保护和史前人类轻混凝土建筑技术奇迹的保护开发,为甘肃文旅经济发展中,注入一处史前灿烂文明的文化之“魂”。

2023年1月,张克复与刘刚研究员撰写了《关于建设早秦文化大遗址公园打造陇右秦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建议》。建设早秦文化大遗址公园,结合甘肃陇东南多元文化,特别是清水河流域的史前文化遗址和丰富的风景名胜,打造陇右秦文化旅游经济圈,弘扬秦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提升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对外文旅形象。在新时期贯彻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进一步丰富甘肃文旅资源,实施文旅强省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该“建议”通过甘肃省政府文史馆上报,2023年2月13日得到胡昌升书记的批示(省委督字【2023】195号)。省委主要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专家“建议”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激励了专家们对“陇右文化旅游经济圈”上这段重要节点----清水河流域莲花镇附近史前遗址和秦安、庄浪和静宁三县历史文化考察研究的积极性。为此,研究会相关专家2023年先后又进行了三次实地考察:

三、再赴莲花镇:

2023年6月10-13日,张克复、刘刚、刘红岩、杨贵言、魏明智和雷青云等8人赴秦安和庄浪进行文化考察的首日,就从秦安县城驱车S220县道前往莲花镇周边实地考察。专家们先上董家崖遗址察看了2023年初由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业考古队使用洛阳铲勘探留下的探洞范围和深度,仔细观察了断崖边裸露的房屋基址和地面可能找到的陶片瓦片与骨骼等遗物(见图3)。据甘肃省文物局初步勘察介绍:董家崖遗址分布面积约3600平方米,遗物特征推测该遗址年代因属仰韶文化与汉代。秦安县人民政府已经将该遗址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划定了保护范围,后续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正在实施中。

图3.2023年6月10日考察组专家们在董家崖史前遗址前合影

考察组从南山高处遥观莲花镇四周小丘陵山脉台地和清水河与水洛河交汇形成的川谷地形,判断莲花镇周边两条河交汇的二级台地均适合史前人类和生产生活。南面有董家崖仰韶文化与汉代遗址,清水河和水洛河相夹的小墩山齐家遗址和汉代遗址,以及小墩山向东延伸的仁义村一线清水河北与水洛河南都有多处史前人类遗址。因时间有限,专家们决定本次考察先去清水河和水洛河交汇处的北山,即水洛河北多级山台地(属于阳山),更适合人类居住。于是专家组一行驱车沿304省道穿越静宁县峡口村,沿县道S220来到清水河和水洛河交回处的北山二级台地,当地人称为驴蹄梁或鱼脊梁(正下方事新开通的平绵高速隧道),莲花老乡称之为西山。这里海拔1520米左右与董家崖几乎在同一高度,比山下清水河和水洛河交回处的海拔高120米。其行政管辖属静宁县仁达镇硖口村,地处秦安、庄浪、静宁三县交界处。

站在驴蹄梁(鱼脊梁)台地向南看,清水河谷地及莲花镇的景色一览无余。在县道S220东侧50米处台地边有一处长约300米、高3米左右的断崖边,专家们发现了两处白灰面遗迹。第一处白灰抹光房屋地面暴露叠压在黄土层下有3-5公分厚(见图4),处延4-5米长又没入黄土。另外一处白灰地面较薄,长度约2米,地面和墙体在左右转角处连接,皆为白灰基质。白灰墙面向上延伸,但逐渐内收,推测这是一个疑似窑洞式房屋的侧边(见图5)。是否是窑洞式房屋建筑还需要考古专家进一步勘察研究。专家们还在50米开外的断壁上还掏出一个半裸露的压碎的陶礶。这类房屋在庄浪及庆阳地区的镇原常山文化遗址均有发现。但在莲花一带却是首次发现,暂定名为驴蹄梁(鱼脊梁)遗址。

图4.驴蹄梁遗址白灰地面厚3-5公分


图5.白灰地面与白灰墙体向上延伸


四、对文旅系统的民主监督调研再来莲花镇:

2023年8月17-19日,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的安排,民盟甘肃省委会组织盟内专家(刘刚、车安宁、雷紫翰、高世华等皆为研究会专家)赴天水,在针对文旅系统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实地调研活动中,秦安县大地湾和莲花多处史前遗址保护和文旅开发情况被作为本次“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内容之一。18日中午,完成了同在一条清水河上下游依次相距20公里左右的张川县疙瘩川遗址考古现场和大地湾遗址博物馆调研之后,在刘红岩教授及当地文化爱好者的带领下,专家们专程来到莲花镇的董家崖史前遗址和北面属于静宁仁达乡硖口村驴蹄梁(鱼脊梁)断崖史前房屋白灰地面和疑似窑洞式建筑遗迹。并将莲花镇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发现和未实施基本保护的情况即时反馈天水市文旅局和省文旅厅,并纳入“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民主监督报告”上报省委。

五、莲花镇史前遗址的新发现:

2023年12月8日,郎树德与甘肃省博物馆专家张东辉和王琦在赴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文物公务活动结束之后,刘红岩教授再次邀请三位专家在当地热爱文化人士的指引下,专程去前几次考察活动没有顾上的莲花镇清水河以南福祥沟内西侧一个叫高楼村的驴头嘴的遗址。驴头嘴遗址距莲花镇约四公里,驱车出莲花镇在清水河南岸东行一公里左右即向南顺沟而上,过湫果、高楼村就来到一个地势开阔的小山村。在山村背后的断崖上,专家们十分惊喜发现有一个从顶部往下一米多的有红烧土的遗迹,已被村民清理了一部分。该遗迹为圆形筒状,直径约一米,高约30多公分,内壁及底部平整,表皮呈青灰色,内层却是约10多公分厚的经长期烧烤形成的红烧土,推测是一个保存大半的窑室或灶坑(见图6)。在其遗址北2米以外,还有一个口小底大的袋状窖穴,窖穴底部有一层黑木炭,应该是人为铺设的木板,大地湾和圪垯川遗址均有同类设置(见图8)。

图6.直径约一米的圆筒型陶窑或灶坑遗址


图7.驴头嘴遗址附近捡拾的陶片


图8.口小底大的袋状窖穴,窖穴底部有一层黑木炭

在断崖上和崖下的苹果地里,大家采集了一些陶片及石器等物。有的村民从家里拿来平常捡拾的陶片,有上百片之多(见图7)。大多为红陶片,特征显著,有带口沿的钵盆罐片、罐底、尖底瓶的口腹底片,其中还有醒目的彩陶片,纹饰有宽带纹、圆点弧线纹、弧边三角纹等,属仰韶文化早中期遗存。石器有二件,一个是残断的石刀,靠背部留有一孔,红色砂岩,是清水河流域典型的仰韶文化早期特征。另一件是磨制精良的小石锛。还有几件劳斯珍珠蚌片。总体来看,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仰韶文化早中期遗址,以早期遗存为主,距今约6500-5500年。一般遗址大多分布于清水河两岸台地,而驴头嘴遗址却处在支流的深山沟里,非常罕见,建议秦安县政府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这里发现的遗址究竟是烧制陶器的窑室或还是房间里的灶坑,还需要进一步做考古发掘。

图9.郎树德研究员在察看圆筒陶窑或灶坑遗址


图10.2023年12月18日考察组在驴头嘴陶窑或灶坑遗址前合影


六、考察小结:

从2021年1月第一到秦安县莲花镇附近考察,到2023年连续三次实地考察,研究会专家们先后五次考察了莲花镇南面的董家崖遗址和高楼村的驴头嘴遗址、东北面的四处遗址(小墩山遗址、山顶大墩下、北山胡家湾和仁义村北山遗址)、以及清水河和水洛河交汇处北(莲花当地人称为西山)的静宁仁达镇硖口村驴蹄梁(鱼脊梁)遗址。除了小墩山遗址多年前作为齐家文化遗址列入秦安县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其他遗址年代都超过齐家文化时期,却都是首次发现还未列入政府文保单位。其中董家崖遗址和驴蹄梁(鱼脊梁)遗址多处发现5000年前后的白灰抹光房屋地面或料姜石轻混凝土建筑地面遗址、高楼村的驴头嘴仰韶文化早中期约6500—5500年的陶窑或灶坑遗址都是首次发现的、国内外罕见的代表新石器时代先进技术的典型遗址。对于研究我省陇东南地区史前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实证我国5000年文明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重要佐证,也是提高甘肃省文化和文旅知名度的重要文化遗址。建议:

1、省文旅厅和文物保护局督促当地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对董家崖遗址、驴蹄梁(鱼脊梁)遗址和驴头嘴等遗址进行有效保护。

2、省文物保护局尽快申报国家文物部门,省市各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几处新发型遗址进行专业考古研究和文旅开发。

七、2023年同期相关考察活动:

2023年6月10-13日,张克复、刘刚、刘红岩、杨贵言、魏明智等专家赴秦安、庄浪进行文化考察的首日不仅考察调研了莲花镇董家崖新石器遗址,10日早晨还去了秦安县城附近的邢泉村女娲庙进行调研。11日又考察了陇城镇的女娲祠、女娲洞和街亭古战场以及莲花镇三台堡观音殿后室收藏的大型石臼等史前早期石器工具。12日在庄浪县分别考察了陈家洞北魏摩崖造像和龙眼山寺唐塔、永宁镇的云台山葛家洞石窟(葛洪炼丹洞)、郑河乡上寨村东北湫头山巅(海拔2535米)的朝那湫(朝那,羌语朱诺即“龙”湫之意。传说为伏羲母华胥氏活动地)。13日上午张克复先生应邀在郑河乡华胥始祖广场为当地百姓做了一场生动的“丝绸之路与庄浪关山历史文化”大讲座(见图11)。

图11.张克复先生在庄浪县郑河乡华胥始祖广场做历史文化讲座


(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 供稿)

寄居蟹图片可爱

水草缸多久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