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垂耳兔大全网

中国警钟长鸣:揭秘最危险的五大入侵物种

03-10

中国警钟长鸣:揭秘最危险的五大入侵物种

摄影:JUAN AUNION


今天我们来盘点动物界的“危险分子”——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本文仅涉及动物)。


入侵物种远远远远远不止小龙虾、
牛蛙或蟑螂,
有天上飞的、水底游的、树上爬的,
吃枝叶的、吃蚊子的,
长得奇怪的,以及长得更奇怪的,
各种各样,应有尽有,
请下滑收看——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整理而成)




蔗扁蛾


学 名:Opogona sacchari(Bojer)

英文名:Banana Moth(香蕉蛾)


从非洲小岛到入侵全球,1987年随寄主植物巴西木进入中国广州,因主要威胁香蕉的生长,故又名“香蕉蛾”。除此之外,还习惯蛀食甘蔗、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的植物,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


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头雌虫最多可产卵600多粒,平均值为236粒,加上高达80%的孵化率,可使虫口密度迅速增加。


成蛾只是长得丑,幼虫才有祸害力,可以蛀食植物皮层、茎秆,咬食新根。

图源:Scot Nelson,Wikipedia



强大小蠹(dù)


学 名: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英文名:Red Turpentine Beetle(红脂大小蠹)


原产于美洲地区,名副其实,体型“小”但破坏力“强大”,80年代末随美国木材一同引进中国山西后,严重危害数十万公顷土地,造成数百万棵松树枯死,常导致发生区内寄主的大量死亡。


图源:Joseph Berger,Wikipedia



美国白蛾


学 名:Hyphantria cunea(Drury)

英文名: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

(秋幕毛虫、秋幕蛾)


美国白蛾雄性与雌性成虫

图源:Carlos Lopez,Wikipedia


虽然长得斯斯文文,啃起树叶来可是心狠手辣,一只美国白蛾及其后代一季就可以蚕食掉上百亩树林,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属于世界性检疫害虫。


美国白蛾幼虫

摄影:JOEL SARTORE



非洲大蜗牛


学 名:Achating fulica

英文名:Giant African Snail

中文异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现已在亚洲及美国等多地扩散。

摄影:JOE RAEDLE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生得多,活得长,还自带休眠技能。在中国于2013年首现于广西南宁,在此之前它们在世界各地早已泛滥成灾,比如美国于1966年首次发现它们:一男孩将3只大蜗牛带回佛罗里达,并放养到了自家花园里;仅7年后,3只变1.8万......


在美国洛杉矶机场截获的非洲大蜗牛

供图: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HANDOUT VIA REUTERS


当时,佛罗里达至少损失100万美元,并且花了10年才将其消灭;尽管如此,2011年它们在佛州再次卷土重来。非洲大蜗牛可以侵害500种农作物,并携带能感染人和宠物的管圆线虫属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所携带管圆线虫属寄生虫(Angiostrongylus)

图源:cdc.gov



福寿螺


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

英文名:Apple Snail,Golden Apple Snail,Amazonian Snail

(大瓶螺、苹果螺、雪螺)


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起初,它作为人工养殖食品被引入中国,但因肉质不佳未能在餐桌上推广,反而被大量遗弃,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在野外的福寿螺简直是肆意妄为,没事就啃食水稻以至于水稻减产,不仅会在近水的植物茎上或岸壁产下一堆堆粉红色的卵,还会摄食本地螺类的卵。


(※前方密恐核能预警!密恐者请别等动图加载出来就迅速滑过!!)













牛蛙


学 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

英文名:Bull Frog, American Bullfrog


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皮糙肉嫩,作为食物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地。牛蛙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堪称“小池塘一霸”


摄影:JOEL SARTORE



红火蚁


学 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英 文 名:Red imported fire ant


位列全球百种最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如今在中国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导致严重生态问题;它们原产于南美,不仅吃农作物,还与无脊椎动物打架,最重要的是伤人——蜇咬人后会将毒液注入受害者皮肤,易过敏人群会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难。


作为社会性动物,当火蚁群遭遇洪水时,蚁群会连接起来形成“救生筏”。

摄影:DAVID HU AND NATHAN J. MLOT



克氏原螯虾


学 名:Procambarus clarkii

别 名:小龙虾、喇蛄、红色螯虾


摄影:JUAN AUNION


克氏原螯虾就是小龙虾,原产于北美,现已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原因懂的都懂。克氏原螯虾爱掘洞筑巢,比土著鳌虾更会预知和躲避敌害,环境适应性强,麻辣味的好吃。


堪称最美的小龙虾品种,粉红珊瑚螯虾(Cherax pulcher),虾壳配色宛若星辰宇宙。

图源:crayfishworld.com



苹果蠹蛾


学 名:Cydia pomonella (L.)

英 文 名:Codling moth

别 名:苹果小卷蛾、苹果食心虫


苹果蠹蛾雄性与雌性成虫

图源:Simon Winkley & Ken Walker, Museum Victoria


虽然冠名“苹果”,但这种蠹蛾除了吃苹果还吃梨。主要由中亚地区进入中国新疆,后向东扩散。它们一年发生2-5代,且世代重叠,蛀果率可达80%以上,落果率达60%以上,对果树可造成毁灭性危害。


被苹果蠹蛾幼虫侵害的果实无法食用且容易落果。

图源:Wikipedia



刺桐姬小蜂


学名: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英文名:Erythrina gall wasp


刺桐姬小蜂比较专一,专注危害刺桐属植物。它们主要在热带地区活动。生活周期较短,1 个世代只有约30天,属于燃烧有限的生命去搞破坏。


图源:中国环保总局



松材线虫


学 名: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Nickle

英 文 名:Pine wood nematode


虽然每条线虫只有一毫米长,但它们可以共同击倒一棵参天的松树。

图源:USDA Forest Service Region 2, Rocky Mountain Region Archive, Bugwood.org


原产北美洲的松材线虫于1982年首现中国,之后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而且由于扩展迅速,现已对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等地的天然针叶林构成巨大威胁。松材线虫幼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进入松树木质部,以松树树脂管内的细胞为食,使松树迅速患“癌症”而枯萎。


松墨天牛

图源:L.D. Dwinell,Wiki



椰心叶甲


学 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英 文 名:Coconut leaf beetle


主要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植物的生长,可导致受害植物减产达60-80%。原产于东南亚地区,2002年,椰心叶甲虫灾情首先在海口、三亚暴发;随后几年迅速扩散到海南全岛各市县。原本椰树能有20至30年产椰寿命,而灾情暴发时,嫩椰树只能活1年,老椰树最多活不过2年。


椰心叶甲标本示意图

图源:中国环保总局



巴西龟


学名:Trachemyss cripta elegans (Wied.)

英文名:Red-eared slider, red eared turtle


原产于美国中南部,作为观赏宠物引入我国,宠物丢弃、养殖逃逸、错误放生等操作导致其在野外普遍存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巴西龟繁殖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表面人畜无害的巴西龟,不仅排挤本土物种,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


两只巴西龟——它们以前可能是宠物——如今在曼哈顿上西区晨边池塘的石头上晒太阳。

摄影:CAROLINE HOPKINS



豹纹脂身鲇


学名: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Castelnau)

英文名:Amazon sailfin catfish

中文俗名:清道夫、琵琶鼠、垃圾鱼


原产于南美洲,起初作为观赏鱼被引入中国。被它入侵的水域,其它鱼类将面临灭顶之灾,也有人称其为“水中屠夫”,一条清道夫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枚鱼卵,还以垃圾和水藻为食。;此外,它自身生命力十分顽强,很难被绞杀干净,只要稍不留意,就会死灰复燃。


图源:Wikipedia



红腹锯鲑脂鲤


学名:Pygocentrus nattereri

英文名:Red piranha

俗名:食人鲳、食人鱼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观赏鱼被引入中国,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它们听觉高度发达,牙齿尖锐异常,下颚强而有力,咬住猎物后紧锁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下来,可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由此得名“食人鲳”。


红腹锯鲑脂鲤

摄影:PRILLFOTO


摄影:GUENTERMANAUS



尼罗罗非鱼


学名:Oreochromis niloticus (L.)

英文名:Nile tilapia

中文俗名:罗非鱼、越南鱼、非鲫


作为一种淡水塘养鱼类引入中国后,因其形似鲫鱼,原产非洲,最初被命名为“非洲鲫鱼”,简称“非鲫”。又一度因自越南传入,而称之为“越南鲫“,后将其与鲫鱼区分开,归为属鲈形目、丽鱼科。而“罗非鱼”的称呼则得名自越南语“rô phi”的中文音译。


图源:Bjørn Christian Tørrissen,Wikipedia



食蚊鱼


学名:Gambusia affinis(Baird et Girard)

英文名:Top Minnow, Mosquito Fish, Plague Minnow


暖温性小型鱼类,蚊子杀手,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可吞食孑孓2000余只。原产于美国,1924年,中国出于控制蚊患的目的而引入食蚊鱼,与此同时,它们也与本地原生物种竞争食物和生境。


图源:Wikipedia



美洲大蠊


学名:Periplaneta Americana (L.)

英文名:American Cockroach

中文别名:蟑螂,蜚蠊,偷油婆,香娘子,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小强


这个大家都知道它长啥样,总之很大、会飞,外表油光光的。为了保护读者的眼睛与手机屏幕本身,仅放肖像画↓



图源:PAUL M. BREEDEN


关于“小强”的都市传说罄竹难书——美洲大蠊繁殖能力极强,无雄虫时,雌虫能进行无性繁殖,一对成虫一年内可繁殖几十万只;外界环境适应力也强,成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2到3个月,在断绝水源的情况下也能存活1个月;食性复杂,特别偏爱糖、淀粉等有机物质,还会咬食书籍和衣物;随身携带痢疾杆菌、沙门杆菌和寄生虫卵等致病因子,排泄物和蜕落的表皮还带有过敏原,可以引发皮疹、哮喘等病症,堪称现代人类公敌。



德国小蠊


学名:Blattella germanica (L.)

英文名:Croton Bug, Steam Fly, Cockroach, German Cockroach

别名:德国蟑螂,德国姬蠊


相比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要小很多,呈淡赤褐色,繁殖力与环境适应力都稍逊于美洲大蠊,但绝对够用了。作为一种夜行性物种,德国小蠊通常在傍晚时分疯狂刷存在感,比如人类回到潮湿昏暗的房间打开灯的那瞬间,或者清理厨余时移开垃圾桶的那一刻。


图源:Lmbuga,Wiki


此外,无花果蜡蚧、枣实蝇、椰子木蛾、松树蜂、桉树枝瘿姬小蜂 、稻水象甲、松突圆蚧 、湿地松粉蚧 、三叶草斑潜蝇 、红棕象甲、悬铃木方翅网蝽这11种动物也登上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这些物种既带来了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冲击,也一次次发起了对人类审美观念的挑战。


目前,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无一没有外来入侵物种。




预购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3月刊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白茶怎么泡才正确

2021年养狗新规金毛可以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