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垂耳兔大全网

和氏璧:传奇玉器的起源与发现之谜

01-16

和氏璧:传奇玉器的起源与发现之谜

(图)春秋时期地图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芈姓,熊氏,名赀(zī),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5年在位。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楚文王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继位时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载:"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楚武王的遗命而由楚文王付诸实施的。"一个刚刚继位的国君就敢做出迁都这样的决定,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说楚文王有雄心壮志肯定没有问题,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楚文王的印象应该是以仁义为主。这一印象其实是得益于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也可以说楚文王的正面形象借了这个故事的光。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的。只是我们在阅读故事时往往把楚文王当成了一个配角,更容易只记得那块曾经疯狂的石头—和氏璧。

故事的版本虽然很多,但大体的内容却基本雷同。主要是讲有一个叫卞和的楚人,在楚山,一说荆山,具体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按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盛世收藏,这话主要是针对民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拿出几样我有人无的宝贝,也是很能代表国家实力的。所以春秋时的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

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且不说是否真有凤凰栖落在山中,如果真如故事所说,卞和能够向三个楚王献玉,至少应该很能活。因为楚武王在位五十余年,而卞和发现和氏璧时,也不应该太过年轻。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又怎么能将专家们都无法确认的一块璞石,确认为一块美玉呢。

再者,既然可以通过剖璞的方式,证明美玉的性质,为何卞和不能自己来做这件事呢。

还有,故事最后卞和关于忠贞的回答,有着明显的拔高成份,应该是创作加工的结果。

(图)楚文王(?―公元前677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

故事的真伪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楚文王通过一线办公,明辨了是非,对这一历史性错误进行了拨乱反正。这应当是故事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同。说明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较为广泛。那么,到底是谁创作了这个故事,创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是楚人创作的。故事的开始便说卞和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楚人尊凤,在此强调凤凰的神奇,明显带有楚文化印记。

既然是楚人创作了这个故事,新的问题便出现了。故事为突出楚文王的英明,对楚武王和楚厉王进行贬低,这不符合逻辑。除非有更大的目的,可以让楚人舍弃两位楚王名誉。

能比两位楚王声誉更重要的,只能是楚国的国家利益。楚文王时期,楚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当然是称霸中原。

楚文王时期,这一伟大战略得到快速推进。目标越来越近,但楚人却发现,事情的发展并非如自己设想的那么简单。武力固然重要,但是仅凭武力,可能永远也得不到中原诸侯的认可。要想达到最终的目标,必须改变国家战略。只有实现从唯武力拓展到文治武功的并行,才是完成霸业的最佳路线。

于是,楚文王在全力北进中原的同时,学习周法,颁布了自己的法律,灭申伐蔡后,善待申侯、不杀蔡侯。这一切无疑都是按照周礼的标准,在塑造一个好君王形象。

仅仅去做肯定不够,还得让别人知道才行,因为政治永远离不开宣传。

楚厉王和楚武王是推行武力争霸的典型代表,两人的所作所为,在国际社会上给楚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国家的战略布局,让这两位先人做出一点个人牺牲也无可厚非。

于是有了这个人证、物证俱在的故事。

楚文王英明伟大的形象呼之欲出。关键是,通过这一事件,楚国向天下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楚国的政策开始转向了。

至于和氏璧到底是不是由楚文王最终鉴定发现,恐怕永远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作者:千年芝麻狐,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博美宠物狗价格

金绿猫眼石价格